昨日,工作人員對返回器進行現場檢測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北京時間1日6時42分,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小飛”經過8天飛行,完成“太空打水漂”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草原著陸。這意味著中國探月工程三期任務首戰告捷,拿到了首張“返程票”。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於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歸來
  5000公里高空正常分離“跳躍式返回”
  1 凌晨5時許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註入導航參數
  試驗器服務艙將繼續在太空飛行,並開展一系列拓展試驗
  2 5時53分服務艙與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約5000公里處正常分離
  36時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4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起,跳出大氣層,到達跳出最高點後開始逐漸下降
  5 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
  6 降至距地面約10公里高度時,降落傘順利開傘
  7 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搜索分隊實施回收
  815時許返回器在成功返回地球8個多小時後,搭乘專機安全運抵北京。科研人員將對回收後的返回器及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為優化完善嫦娥五號任務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看點
  用阿波羅13號應急軌道 三站聯測形成三角形佈局
  再入飛行試驗器軌道主管設計師汪中生介紹說,這次採用的自由返回軌道,是美國登月飛船阿波羅13號在應急返回地球時使用的軌道,這次將這一軌道應用於再入返回試驗,也可以說是一種“創新”。
  在軌道控制上,這次試驗採用的是半彈道跳躍式返回,也是我國航天器首次採取這種方式。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說:“因為返回的速度非常快,對於再入角的要求就非常高,只允許0.4度的誤差區間。我們預先設計的6次軌道調整,把軌道修正到最終的軌道上。”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室主任謝劍鋒說:“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中,在試驗器進入再入走廊後,因為不能實現測控的無縫覆蓋,再加上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所以對於我們測站的捕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挑戰,中心採取了3站聯測的測定方案,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測控區域,滿足精確定軌的要求。
  意義
  為“嫦娥五號”執行無人月球取樣返回“探路”
  當“小飛”歸心似箭,面向地球母親一路狂奔的時候,四子王旗著陸場區參試隊員披星戴月,向預計著陸區域進發。這是我國第一次回收自距地約38萬公里的月球軌道返回的航天器。
  “小飛”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的昵稱。所謂再入,就是第一次進入大氣層後彈起,再第二次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科研人員形象地把“小飛”這種“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比作“打水漂”。
  這次試驗的目的是通過真實飛行,獲取試驗數據,驗證未來探月三期主任務星“嫦娥五號”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再入返回地球的相關軌道設計、氣動、熱防護、制導導航與控制等關鍵技術。
  有關專家稱,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簡單說,“小飛”出征,是為2017年前後“嫦娥五號”執行無人月球取樣返回“探路”。
  據新華社
  (原標題:結束8天38萬公里探月旅程“小飛”回家了(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ew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